
外型與iPod頗為相似,
不過功能上卻與蘋果華麗的介面大相逕庭,
採用微軟系統,即將在十四日推出。
(目前只有在美國發行,台灣沒有推出)
Zune內建30GB儲存空間,
售價為兩百五十美元(約新台幣八千一百八十四元),
價格上與同容量的iPod相同。
用戶得透過Zune Marketplace網路商店購買音樂,
下載儲存聆聽,類似蘋果的iTunes網路商店概念。
Zune具備無線網路功能,
內建FM收音機,和一個三英吋(七點六公分)螢幕。
為和其他MP3區隔,微軟主打Zune的無線連接功能,
用戶能透過Zune共享音樂,也能充當DJ,
不過從另一台Zune下載的音樂將在三天或是播放三次後自動刪除。
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說過
“我們要找的是具有網路外部性的機會”
什麼是網路外部性?
就是指擁有產品的人越多,產品的價值就越高,
而大規模賽局就是網路外部性所引起的,
而在大規模賽局當中,
產品好不好的重要性還不如產品受不受歡迎,
就以電信來說吧,當你週遭使用中華電信的人越多
則你自己本身使用中華電信的機率也就增加,
ipod被打造出獨特的時尚文化體驗
講實話啦~~私底下在用的時後根本感覺不出來
只有在遇到同樣的使用者跟獲得別人不一樣的眼光看待我手裡的東西,
我才會有體驗(而這些是被打造出來的,可是很有用.....)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會發現,抽煙的人都會自動的聊天聚集,
一方面他們下意識的知道要去哪裡抽煙,
(他們也會分辨什麼是好菸)
另外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體驗所以有話可以聊,
ipod 以共同經歷過的體驗來作為他外部的網路性質。
Zune則是另一個形式─分享
以科技的分享來帶動人際之間的交流,
(所以介面跟主打時上的ipod比較下是樸素多了)
乍聽之下好像很美好充滿歡樂
但試想,如果整個台北市就只有你一個人用
會不會很無聊?體驗不到分享的樂趣
反而得到一個人在荒島上的孤獨........什麼鬼!!!
(所以後續的行銷跟策略是值得期待的~~到底zuma有沒有辦法崛起咧?)
因此當矽谷恩德里集團分析師恩德里表示
“Zune上市後不是大賣就是滯銷”
並不是廢話.....因為大規模賽局的特性之一
就是很容易出現贏家全拿的局面,
恩德爾也形容說
“蘋果有保時捷跑車式的設計,Zune卻像是豐田,實用性十足”
(如果有效的區隔出顧客則是瓜分而非贏家全拿,因此最該緊張的不是具有獨特性的ipod....而是其他的品牌)
在沒有用過Zune的情況下
對其分享的功能還蠻好奇和期待的
不過據說實際上在外型及功能上面
(以下皆為新聞的據說)
iPod精巧雅致,而外包防震膠的Zune則顯得較笨重,
而且只有黑、白、咖啡三色,不像iPod般色彩鮮明。
Zune只有一種款式,
不如iPod有80GB容量、nano、shuffle 等多種選擇,
Zune也沒有遊戲、時鐘及iPod所有的其他功能
引此此產品感覺上實驗性質大於實際販售競爭
因此獲得消費者使用資訊應該是比較重要,
所以上述的缺點可能會在之後逐漸改善
(微軟最喜歡用“事後補強”.....)